- UID
- 10062044
- 热情
- 6135
- 人气
- 7623
- 主题
- 193
- 帖子
- 5993
- 精华
- 0
- 积分
- 10006
- 分享
- 0
- 记录
- 0
- 相册
- 1
- 好友
- 1
- 日志
- 0
- 在线时间
- 337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6-10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21-8-10
   
升级   0.12% - UID
- 10062044
- 热情
- 6135
- 人气
- 7623
- 主题
- 193
- 帖子
- 5993
- 精华
- 0
- 积分
- 10006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17-6-10
|
新马甸甸 发表于 2021-7-31 21:23 
不对,我认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这件事,此一时彼一时
当时1975年和现在的城市/农村环境,城市发展,人 ...
我强调的是政府始终如一的作风:瞒报、虚报、假报。
从开始初步统计的8.5万人,到2.6万人,后来官员干脆说不到1万人。看来干脆没死人更好。
1975年8月20日(溃坝后12天),河南省委初步统计数字,全省死亡85,600多人,连同外地在灾区死亡的人数在内,最多不超过10万人。当时河南省委认为这个数字比较准确。中央慰问团在给毛泽东、中共中央写的关于河南、安徽灾情报告中,引用了这个数字[4][47]。当时驻马店地委的意见是“不主张再逐个核实”[47]。
8月下旬到9月中旬,新华社记者张广友和新华社国内内参组吴明华再次到河南、安徽沿旧路,从陆路重访灾区,写了5篇国内动态清样(即内参)。其中认为,原来报告的8.5万人的数字显然是多了,估计3万多人,最多不会超过4万人。[4][47]
1989年7月,骆承政主编、原水利部长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上)》内部发行版记载,“据统计,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85600多人死难。”1992年出版的下册(自称初版,实为第二版),载“据不完全统计……其中遭受毁灭性和特重灾害的地区约有耕地1100万亩,人口550万人,倒塌房屋560万间,……淹死26000人。”后来陈昌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副教授)考据版次,判断“上卷发行后,发现死亡数字存在重大争议……莫非通过此种上、下卷分别表述的笔法表达不同的观点?……不管真相如何,曲解别人的原意也是新闻传播当中的大忌。“26000与超过2.6万”、“据统计与据不完全统计”构成了两组耐人寻味的悬念”[1]。最终,2.6万人这个数字成为后来被沿用的一个官方数字[5][47][48]。
同年,孟昭华和彭传荣编写的《中国灾荒史》一书中载录,1,029万人遭受毁灭性的水灾,约有10万人“当即被洪水卷走”[5][47][49]。
1994年,中国国务院长江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魏廷铮在马来西亚被外媒问及此事时回答:“不记得具体死亡人数,但不会超过一万人”,因为如果死亡人数超过万人,国际新闻界必然会有报道。这一说法遭到中国大陆民间的批评。[47]
1998年,《河南省驻马店地区“75·8”抗洪志》第85页数据:淹死22546人,病死1633人,受伤92096人[50]。
2005年,遂平县档案局所编的书《砥柱》记载,遂平全县被洪水冲走23万人,淹死18,869人,大部分死难者被冲积到京广线以下地区[47]。
2010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则怡和赵思雄研究认为死亡近十万人,而中国科学院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写到,死亡人数达数万人(此由《南方都市报》报道)[5][47]。 |
|